「南投縣埔里鎮,噶哈巫族」
在早期19 世紀時,噶哈巫族因為遭受漢人侵佔與騙取,帶來了傳染病,族群無力抗衡,這是造成噶哈巫族遷徙推力,而遷移到各地區,噶哈巫族分布在,:牛眠山、守城份、大湳、蜈蚣崙,合稱四庄,而目前擁有最多噶哈巫族人的地方為「南投縣埔里鎮牛眠社區發展協會」,而牛眠社區保存了噶哈巫的文化與歷史,希望藉由這一點點的累積,讓噶哈巫族的歷史可以永續與長存。
圖:噶哈巫牛眠活動中心(自行拍攝)
圖:葛哈巫過新年夜祭(自行拍攝)
「為噶哈巫族正名持續努力的人」
噶哈巫族的返鄉青年潘正浩,噶哈巫的名字為Bauke Dai’i,原本居住於台中,是標準的「都市原住民」,再有擁有自身的工作之外,他幾乎將時間與心力都投入噶哈巫族群的文化與復振與傳承工作裡,朋友們常常嘲笑他:「做文化是他的主要工作,反而真正的工作變成副業了」
花十年的時間回到自己的部落,學習、傳承著噶哈巫的種種。儘管外面的大環境對原住民族群並不友善(朱恩成2016)。但潘正浩回到部落,卻給了他許多不同以往的觀點,也開啟了更多可能性。潘正浩在2016曾說:「在那個念國立編譯館的年代,我卻對於自己生長的土地感到陌生,進入體制內教育到出來工作,是一個被逐漸拔離原有文化土壤的過程」。因此她希望藉由他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噶哈巫族,慢慢地將文化傳承,慢慢地將文化保留,慢慢地把文化發揚光大達到永需,這是她就想要也是正在實現的。
圖:潘正浩本人(潘正浩臉書)
圖:潘正浩與噶哈巫族人(潘正浩臉書)
「跨領域部落與數位的結合」
蔡重仁(2017)曾提到「在台灣原民文化也是被非常重視的,原住民觀光在台灣發展觀光過程有其重要性 」,這讓台灣原住民能被看見,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可讓民眾自行參與部落之祭典,並更加深了解部落文化並學習不同文化的語言。
藉由在牛眠噶哈巫部落內,結合虛擬實境的應用,帶領民眾參與噶哈巫的文化探索旅程, 介紹社區發展與歷史,讓民眾更能感受其中,身歷其境,其更了解部落文化,並對噶哈巫族的文化應印象更加深刻,再以推廣噶哈巫族歷史,重現在虛擬實境裡面,即便在現今因疫情的關係無法到處旅遊,並可以藉由虛擬實境讓民眾與學生可以在原地觀看,彷彿置身噶哈巫族,達到探索場域。結合課程所需,可以讓沒去過的學生在教室中,透過虛擬實境,來達到可以探索場域。
圖:噶哈巫族運用VR示意圖(本研究自行繪製)
參考文獻:
蔡重仁(2017)。原住民部落觀光發展之研究-以牡丹鄉東源社區為例。國立屏東大學休閒 事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,屏東縣。
朱恩成(2016/1/15)。【沒有名字的人】如果祖靈真的存在,你要跟他說中文嗎。
取自:https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345/article/37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