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湖社區調查
10/17 (六)10/18(日)兩日,分別以造紙、製茶、藍染、料理、步道、宮廟、生態共七組,用訪談在地人的方式了解樟湖人文歷史。10/17上午先到豐達茶廠參訪,剛好個時段不是茶葉採收的季節,老闆恨細心的解說製茶過程;到茶米國訪問張定國當選全國茶會理事長後,為了貢獻給台灣的茶葉,耕種一片自然農法茶園;下午到松山茶廠,鄰長賴德育先生,不藏私分享了茶廠經營理念,與樟湖過去的產業發展。
黃頭鷺杯組設計初衷
樟湖有由於日治時期出產樟樹而得名,隸屬於打貓東頂堡。早期人口組成多以漳州閩南人為主,因客家藍染名聲較廣,常被外地人誤認為客家人,其實樟湖在荷蘭時期,就有引進大青結合漳州藍染技術發展產業。
賞黃頭鷺是樟湖近幾年才興起的活動,早期因造紙產業的繁榮樟湖多種桂竹,溪流多被竹林遮蔽,不見黃頭鷺遷徙的盛況近幾十年竹林被改種茶樹,逐漸露出山河的全貌,才被人們關注並正名為「黃頭鷺」,農產業的演變深深引響樟湖
人文活動與在地生態。
期望以樟湖的特色設計系列茶具組,讓來到樟湖的旅人慢下腳步,品嘗在地好茶,欣賞黃頭鷺遷徙,及了解藍染工藝之美。
黃頭鷺杯組設計
將布料反覆的浸泡在染劑當中呈現出山形,再用拔染的方式將黃頭鷺的部分留白。
以茶壺與杯子摸擬樟湖群山連綿的美景,再加上黃頭鷺的印花。讓每位來到樟湖的貴賓在品茶時,即使錯過了季節,也能被萬鷺朝鳳的美景款待。
樟湖的山谷和河流正好形成太極符號 又因黃頭鷺遷徙路線是延著溪流 正好會飛過上空,因此黃頭鷺的身體與手把也呈現太極的造型,且黃頭鷺的頭為壺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