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栗縣泰安鄉麻必浩部落運用傳統植物與文化產業的發展
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「麻必浩部落」,利用當地桂竹取材搭起「麻必浩部落市集」,市集位於苗61縣近象鼻吊橋的路邊,有著古樸的美麗風格,主要是希望族人可直接販售部落農特產品、工藝品等,避免繳交大盤商或寄賣的層層剝削,解決部落族人生計問題,並可向外展示其傳統文化產業的成果。
部落市集販售的農特產品、工藝品等,也隨著遊客的需求改變,然而也因講求經濟和效益,故有偏離原本保存傳統文化與傳承里山生活的核心想法,主要是向遊客展示以苧麻製作工藝品的過程,但工藝商品卻由塑膠及工業材質所製作出來。因此,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張瑋琦副教授與部落族人討論後,達成共識以「麻必浩線藝」一同努力,也在今年2020年11月7-8日舉辦「麻必浩苧麻生活節」,以盡可能取自在地的植物素材為主,進行工藝品的創作、包裝農特產品的方式展售等,讓市集不再有塑膠袋的使用。
族人取得線藝師認證,並可帶領遊客了解苧麻線的處理過程
麻必浩部落有關里山生態推動的方式,主要作法是帶領遊客體驗苧麻文化。苧麻文化是源自於泰雅族傳統用苧麻線織布,因此推動族人取得線藝師認證,並可帶領遊客了解苧麻線的處理過程。族人復原傳統苧麻的種植,並以傳統技法處理植物材料,過程共12個步驟有以下步驟:從種植的田中「採收苧麻」,將苧麻莖透過竹製工具「刮苧麻」,並「清洗」後,用「用小米糠讓線不沾黏」,接著「曬苧麻線」、「接線」、「旋轉捻紗」、「紡紗」、「用山黃麻樹皮灰煮軟麻線」、「用薯榔搗染染色」、「再次曝曬」,最終完成「可織的線紗」。
上述這些步驟相當繁瑣,故麻必浩部落里山生活的服務系統是挑選核心部分讓遊客參與,為讓遊客在田中「採收苧麻」,接著「刮苧麻」有分為2種工具使用,第一種是運用傳統方式,即將竹管斜切約1公尺長,再縱剖至竹管的二分之一,讓遊客坐在地上刮苧麻;第二種是考量遊客體驗的簡易性,族人開發出站立式的手動刮苧麻取纖維的工具,以及讓遊客進行體驗和嘗試已經半處理後的「接線」,族人讓遊客體驗用苧麻在大腿上戳成細線的接線步驟,其他步驟則由族人以口頭方式說明讓遊客了解。
圖 :採收苧麻 圖 :露大腿接線
圖 :傳統竹管斜切刮苧麻工具 圖:新開發手動刮苧麻取纖維的工具
(資料來源:本研究拍攝)